敖姓的來源 姓敖的起源
敖姓起源有三:高陽氏、羋姓和子姓。
第一支出自高陽氏。相傳顓頊高陽帝別號大敖,其后有敖氏。一說,黃帝裔孫封于散,謂之大敖《詩經》中有“搏獸于敖”,是為其地,故地在今河南孟津東北之故河陰縣西,故因地名為氏。
第二支來自羋姓。春秋時,楚國君主的尊稱為敖,如若敖、宵敖、杜敖等;楚自武王以后皆稱王,只有不得善終者才未稱王而稱敖,如郟敖、訾敖等;春秋時,楚國的重臣也稱故,如閻敖莫敖、蔑敖、連敖等。諸敖之后有敖氏。
第三支源出子姓。敖,也作囂,商周時子姓國,故城在今河南榮陽與鄭州交界一帶,伯爵。原為商帝仲丁之都,至河曹甲時遷都于相,未隨遷商人建立小國敖,春秋時成為鄭附庸國,子孫以國名為氏。
外族融入
敖姓一直是比較單純的族群,很少有其他基因的流人。直到清朝初期,這個局面被北方民族打破。清滿洲八旗姓鄂濟氏、敖佳氏等,達斡爾族敖沃勒氏、愛協金氏、阿難氏等,鄂溫克族敖拉氏、敖榮淺氏等,均集體改姓敖氏。而蒙古族姓敖勒高努德氏、翁高德氏、翁牛特氏、鄂爾多斯氏等均有改姓敖氏的。
分布與遷移
先秦時期,教姓主要活動在長江以南。宋朝時期,敖姓人數很少,主要集中在福建地區。
明朝時期,敖姓大約有77000人,江西為敖姓第一大省。其次分布山東、四川、湖北、河南、湖南、貴州等地。
當代敖姓人口大約有35萬,約占全國人口的0.026%,排在全國第二百四十七位。主要分布于貴州、內蒙古、江西三省區,大約聚集了全國敖姓人口的46.9%;其次分布于重慶、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廣東,這五省市大約集中了散姓總人口的36.7%。貴州為當代敖姓第一大省,約占敖姓總人口的18.5%。
郡望與堂號
郡望和堂號:敖姓的郡望有譙郡、魯國。敖姓以臞庵為其堂號?!芭J庵”堂號典出南宋敖陶孫。敖陶孫少年豪爽有大志。寧宗時奸臣韓侘胄當權,大儒朱熹遭貶,他作詩為他送行;趙汝愚死在被貶之地,他作詩哭他。韓侘胄獲知后大怒,發令逮捕他,他改名換姓逃脫。后來,敖陶孫登慶元進士,官溫陵通判,著有《腥庵集》。
宗族先賢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敖姓歷代名人9名,占總名人數0.02%,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百零五位。敖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.02%,并列排在第三百二十五位;敖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0066%,并列排在第四百位。
敖姓歷代重要人物:南宋慶元進士,溫陵通判敖陶孫;明朝成化進士、山西提學副使敖山,正德進士、江西右布政使敖英,循吏敖翔,嘉靖進士、副都御使巡撫云南敖宗慶,國子祭酒敖銑,萬歷進士、禮部尚書敖文順;清朝貴州提督敖成;民國***高參、少將敖向榮。